開學了,合興幼兒園迎來了新的一批孩子。這是一所地處崇明區東部的幼兒園。盡管地處偏遠鄉村,但幼兒園卻在不久前經過各方的嚴格考核經過驗收,成了新的市級一級園。
同樣高興的,還有登瀛幼兒園的教師們——在創立市級一級園的過程中,從專家輔導到教師跟崗,登瀛幼兒園都給予了合興幼兒園毫無保留的幫扶。
現在,崇明共有37所幼兒園,其中35所公辦幼兒園,2所民辦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掩蓋率到達96%。
以各種方法創立更多的優質園、依據人口機構調整配齊配全幼兒園、創設適合崇明幼兒的特征課程……給予學齡前兒童最仔細的呵護,堅持普及普惠開展,崇明區的學前教育始終在探究。
無證變有序,服務網絡全區掩蓋崇明區共有18個城鎮,和其他區不同的是,崇明全區各城鎮人口數量和結構始終處在變化之中。因此,在過去的幾年間,崇明各部門不斷調整優化幼兒園布局並加強標準化建造。現在,全區18個城鎮均配置1所以上公辦幼兒園,區、城鎮、村居(社區)三級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日益完善,能夠滿意一切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全區範圍內廣掩蓋、保根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已經建成。
長興島是近年來崇明島主要的外來人口導入區域。近年來,長興區域受隨遷子女數量不斷增加、教育資源緊缺等要素影響,一度衍生出多個無證辦學(園)點,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2017年,一場攻堅戰打響:長興鎮政府與崇明區教育局依照長興區域潛在資源配置,結合幼兒實際情況,一起協商製定了關照點專項整治和幼兒分流計劃。在各方的協同盡力下,最後四家無證辦園點被撤銷、關停,781名幼兒依據「一人一檔案」的完好信息,妥善分流到周邊的公辦幼兒園。之後,長興鎮平安幼兒園和長興鎮圓沙幼兒園先後建成並啟用,現在長興鎮共有4所幼兒園、8個辦園點,已根本滿意長興區域幼兒入園的需求。
此外,2020年8月,位於陳家鎮的唯一一所民辦三級園停止招生,城橋鎮也於2020年12月底關停了最後的無證辦學(園)點,同時彌補了全新的公辦園。現在,全區已沒有非懲辦園點及民辦三級園。
崇明還積極推動托幼一體化建造。數據顯示,2021學年,崇明區域37所公、民辦幼兒園中已有30所幼兒園開設托班,公、民辦幼兒園開設托班掩蓋率達81%。根本滿意老百姓公益性、低收費的托育服務需求。
手牽手一幫一,立異創立優質園蔡紅星是合興幼兒園的園長。說起幼兒園創立市級一級園的閱歷,她感慨萬千:「作為一所偏遠鄉村二級園,我園可以躋身上海市一級園的行列,離不開『師傅』登瀛幼兒園的傾囊幫助。」
依據《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中關於質量提高的要求(公辦示範性幼兒園比例到達10%,公辦市一級園比例到達50%),崇明區依據本身的情況,以「名園+新園」「城鄉聯動,聯體評價」「集團化」等方法,因地製宜立異了創立優質園的方法,近年來不斷提高優質園比例,實在推動學前教育均衡、優質開展,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幼兒園。
「咱們經過市級示範園和一級園與鄉村二級園結對聯動,充分發揮區域內優質幼兒園的示範和輻射效果,堅持「協作共建、溝通同享,協作共贏」原則,盡力發掘、發揮各自利益,到達強弱互補、資源同享、交互引領、完成雙贏的目的,縮小並逐漸消除城鄉幼兒園人力資源距離,推動我區學前教育的優質、均衡開展。」崇明區教育局副局長吳美華介紹說。
「在咱們創一級園的過程中,登瀛幼兒園上至園長下至一線教師、保育員全面全部施行『一崗一帶』,事無巨細地從各個方面對我園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仔細做到一天一次小研討,一周一次大研討。咱們能提高自己躋身優質園的行列,離不開結對聯動方法的幫助。」蔡紅星說。
此外,自2015學年度起,崇明區積極引進靜安區和黃浦區的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以「新園」+「名園」的方法,先後在城橋鎮和陳家鎮區域開辦了靜安南西崇明新城幼兒園和東灘思南路幼兒園,從人員到管理,再到優質特征課程的本土化施行,使市區的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落地生根,惠及百姓。
培育「小生態人」,綠色理念生根發芽生態教育,是崇明教育的一張手刺。崇明對生態教育的實踐探究已有二十多年,形成了「生態崇明」地方課程體系,構築起了「生態教育」特征。
走出教室,走到田間和大自然裏,「生態教育」在崇明的幼兒園裏生根發芽。
陳家鎮幼兒園有一片歸於孩子們的「綠色家園」,約四畝的地上,栽種了100多種各種花草樹木,一年四季綠意濃濃,花開如春。按照各種不同的功能,綠色家園又劃分紅探究區、果園區、苗苗快長區、動物養殖區和運動休閑區五個功能區,給孩子創設了運動、生活、遊戲、學習的舒適環境,為孩子供給了參與簡單勞動、知道生態家鄉的適宜的空間。
在崇明,為讓「小生態人」培育發生在真實場景中,各幼兒園或借助社會場館,或在園內自建生態教育體會館,形成了一批富有特征體會館。如,裕安幼兒園鄉土音樂體會館、合興幼兒園「泥塑」體會館、虹寶幼兒園「崇明老家」體會館、豎新幼兒園「民間藝術」體會館、西門幼兒園「小綠芽」體會館、三星幼兒園「田園活動」體會館等,讓孩子真實走進了生活,在著手活動中體會生長。
生態教育植根崇明20多年,幼兒園的課程也從1.0版更新為2.0版:「生態崇明」課程從原先偏重環境教育轉向生態人的內在培育,將培育孩子們的生態文明素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吳美華介紹說,區域《幼兒園生態崇明課程施行輔導手冊》形成了6大板塊,31個主題,101個活動計劃,各幼兒園又有各自的生態特征課程。此外,《手冊》上的相關主題資源在「幼兒園生態崇明」網絡資源庫中出現,圖片、文字、視頻等方法的素材為教師開展生態教育活動創編供給豐厚而動態的資源。
據了解,現在,生態教育以多種活動方法在崇明融合推動,幼兒園在團體活動、分組活動、個別化學習的基礎上,還以園內活動和野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法開展活動,完成學校學習與庭園、田園學習跨時空對接。